在主旨报告环节,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表示,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及产业结构。
李健指出,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,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赛道,2025年将形成万亿市场,远期有望达到10万亿市场规模,比肩传统的航空工业。
01
中国将成为最大的eVTOL/UAM单一市场,
全球占比28%以上
根据统计,到2023年,国内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产值,预计2025年将达到1.5万亿,2030年无人机货运市场将达到2-3万亿的规模。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,205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(UAM)市场规模将达到9万亿美元。其中,中国将成为最大的eVTOL/UAM单一市场,占全球行业规模的28%以上。
李健强调,通用航空的价值远不止是经济,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。通航飞行员和机务维修人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储备;通航体系是国家战略投送能力重要支撑;通用航空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,相比地面交通快3-5倍,覆盖范围是17倍,能有效降低死亡率40%以上。
通用航空也是构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组成。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(eVTOL)的发展推动城市空中交通需求快速增长,作为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,推动低空融合运行对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李健认为,相比传统运输,低空经济的产业模式更加灵活多样,大量的低空飞行活动和海量的飞行数据,对空中交通的精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低空航空器既要具备自主感知能力,能够实时感知气象、障碍等复杂环境,又要能够智能决策、优化路线、调整参数,具备远程数据传输、共享以及紧急管控等网络体系,对信息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。
02
低空经济仍面临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
首先是总体规划与标准的缺失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,难以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,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。
二是场景需求与信息基础设施不匹配。比如低空飞行器、地面站、其他飞行器及用户终端的高效通信需求,在复杂多变的低空环境中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服务的需求,以及对低空飞行器进行全天候、全方位监测管理的需求等。
三是空地智联技术存在瓶颈。空地智联技术是实现低空高效运行的关键,然而目前存在明显短板。例如频谱资源矛盾突出,共享与安全控制难度大;部分关键技术尚未成熟,系统的稳定性、可靠性有待提高;监管平台涉及多个系统领域,集成难度大。
四是市场培育仍显不足。低空经济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,商业模式构建与盈利能力提升面临巨大的挑战,但内部对高效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需求迫切。
03
技术和模式创新将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
一是加强顶层设计,完善协同机制。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,进一步加强统筹。明确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、布局和时序,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;加快推动行业相关标准的制订,明确技术要求、建设规范和认证流程,提高标准建设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。
二是拓展应用场景,创新服务模式。深入挖掘应用场景,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普及,实现面向大众的低空运营场景,培养广泛的低空消费习惯,形成规模效应。
三是合理引入资本,促进产业发展。金融行业要加大对产业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,积极探索符合低空产业市场特征的金融模式,为培育低空经济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
四是推动产教融合,加速产业创新。充分发挥高校、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,推动“政产学研用”融合发展,积极探索包括北斗、5G、6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,持续加强经济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,为低空经济的发展积累人才储备。
演讲的最后,李健表示:“低空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引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、新方向,让我们携手并进,共同开创低空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。”